close

面對兩岸即將簽訂ECFA的職場考驗,台灣20歲到39歲的30世代應該如何強化競爭力,保住目前平均超過大陸2.6倍薪資水準優勢?專家指出,未來人才是擁有包括聯想力、質疑力、共好力、社群力、逆境力與探險力的「J型人才」。

 

《30雜誌》和台灣104人力銀行和大陸智聯招聘人力網跨兩岸合作,以「兩岸青年創新競爭力大調查」為題,針對20至39歲的30世代,以及兩岸企業人資進行意見調查。結果發現,台灣30世代仍然擁有創新優勢,但與其擔心ECFA後被「搶飯碗」,不如自問,站在跨國工作競技場上,自己是不是瞭解自身優、劣勢,並做好短、中、長期職涯規畫,才能成為企業想要的J型人才。

 

在這份調查中顯示,33.1%的台灣30世代不認為自己是企業想要的創新人才,同時有近4成的人不確定自己是否具有創新競爭力。相對於台灣30世代的自我懷疑,兩岸企業人資不約而同給予台灣人才高度肯定。台灣人資中更有超過7成肯定台灣人才的表現,顯示目前台灣人才仍具創新優勢。

 

不過,若把時間點放在未來,超過6成的大陸人資和3成5的台灣人資都認為,大陸人才潛力更被看好。IBM台灣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張玲娟認為,以上數據顯示,台灣30世代並不是沒有競爭能力,但面對兩岸市場的結構性變化,必須有勇氣向更大的舞台挑戰。

 

調查結果顯示,在六大創新競爭力中,台灣30世代自認最不足的是「聯想力」,大陸30世代則是「社群力。」;但在企業人資眼中,「聯想力」卻正好是台灣30世代最受肯定的一項,也是大陸30世代最缺乏的。104人力銀行行銷經理方光緯認為,要在全球化競爭中勝出,不能只有創意點子,還要成為能把創意點子商業化的「J型人才」。J就像一根釘子一樣,要牢牢穩固在牆上,不只釘面要廣,釘腳也要夠長。聯想力就是在牆上擴展廣度的釘面,而其他五力則是在牆內札根的釘腳。

 

從企業人資的觀點來看,台灣30世代的創新競爭力集中在「聯想力」(37.92%),其餘選項都低於20%,正顯示創意點子商業化的深度能力不足。要加強創新深度,成為J型人才,台灣30世代亟待加強的前3個創新能力,包含「質疑力」、「逆境力」以及「社群力」。

 

此外,不同產業,要成為J型人才所需要加強的創新競爭力重點也不同。善於應付高度景氣循環的科技業與製造業,要加強質疑力,才能走出產業升級的創新策略。傳統製造業要學會以社群力尋求創新觀點,才能從大陸低成本製造優勢中突圍。批發、零售業較疏於培養質疑力、逆境力和勇於挑戰新任務的探險力。至於金融投顧保險業,缺乏勇於冒險的探險力。

 

此外,有超過7成的台灣30世代擔心自己被對岸人才取代,超過一半的人面對大三通變局時,只能以被動的態度面對,但是,卻有近9成的企業人資認為,台灣30世代應該要更主動瞭解對岸就業,才能掌握隨時到來的機會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DEA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